新闻中心

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

马文所举办第六十七期青年文艺论坛

发布时间:2017-03-03 09:46:00
2016年12月29日,我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在院研究生楼6208会议室举办第六十七期“青年文艺论坛”,主题为“陈映真:文学与思想”。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卢燕娟主持,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、中国社会科学院、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北京外国语大学、中国传媒大学等科研机构、高校和媒体的二十余名青年学者出席了本期论坛。
    11月22日,台湾著名左翼作家陈映真先生逝世。陈映真一生身体力行,为反对帝国主义、追求民主和祖国统一进行了不屈的斗争。同时,他承传了“五四”以来知识分子以文学参与社会、推动历史的传统;站在台湾的现实中,以中国为整体视野和关怀,用他的小说、评论和社会实践,诠释了他对现代中国命运和道路的思考和担当。陈映真的人生实践、他的文学和思想,与20世纪中国革命的历史遥相呼应、相互对话,构成我们今天从整体上理解中国现代历史、评价中国道路、思考中国问题不可或缺的思想参照,对于我们具有重要意义,并将继续发生深远的影响。
   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李娜梳理了陈映真思想脉络的变化发展,详细论述了陈映真的第三世界理论,并以《人间》杂志对环保和少数民族等问题的报道为例,指出陈映真将第三世界理论运用到台湾本土的具体实践,实质是对殖民和后殖民文化的清理,也是对台湾民众的抵抗思想和行动的深入挖掘,以此接续上历史的断层和思想的脉络。我院马文所祝东力对“第三世界”的概念进行了细致的辨析,他指出毛泽东对世界的划分方式,是从国家利益角度出发,与中国当时的战略处境和美苏的对抗关系密切关联,从这个角度来看,这个第三世界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或地区。
   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何吉贤认为,世界理论体系更侧重于经济结构,相比较而言,纵然第三世界理论与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完全相符,但对于弱势地位国家或地区依旧是相对有力的理论资源,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。马文所鲁太光指出陈映真的文学作品融思想、现实、他人的生活和重大历史事件于一体,具有一种体悟“别人的苦乐”的情怀,表明了一种高质量文学性的可能。
    中国艺术研究院《艺术评论》杂志社李松睿讲述了个人的阅读经历和感受,指出陈映真融合了文学的艺术性与思想的深刻性于一身,他对特定时代的描写,显露出一种历史的空缺感,使得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。中国传媒大学龚伟亮从陈映真宗教信仰的背景出发,指出社会主义、基督教和人民解放是贯穿陈映真思想重要线索,并将陈映真誉为曼德拉式的人物。马文所孙佳山、孙晓霞,中国现代文学馆李斌,清华大学柳鹏飞等也都发表了各自的观点。
    本期论坛以圆桌的形式,通过对陈映真文学与思想的讨论,深入其文学与思想所涉及的诸如台湾的思想知识谱系、20世纪中国的性质等宏大问题中进行了广泛的探讨。
 

上一篇:驻部纪检组副组长毛庆斌一行来我院调研考察
下一篇:《中国美术史》增订出版项目启动

中国艺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 reserved. 京ICP备:0500249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