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

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期刊导读 > 2011 > 02 >

“华语电影”命名的通约性

作者: 傅莹 [1] ; 韩帮文 [2]

关键词: 华语电影 通约性 媒体传播 概念史 基本逻辑 主导性 电影业 合法化

摘要:

"华语电影"不仅在产业操作与媒体传播层面,而且在学术探讨与理论建设层面,都已经成为一种显在的事实,一种渐趋主导性的国族电影指称符号。新概念的命名,从出现到获得电影业界和媒体的一定程度的认同,尽管只有十几年的时间,但展示出这一命名的通约性与生命力,虽然学界对"华语电影"概念的认知尚存分歧。本文在尊重史料的基础上,梳理华语电影命名的基本逻辑,试图厘清"华语电影"概念史,从而说明"华语电影"命名的合法化问题。

上一篇:构建“两岸电影共同体”:基于产业集聚与文化认同的交互视野
下一篇:一把在纸上散步的刀——冷冰川先生访谈录

中国艺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 reserved. 京ICP备:0500249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