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3

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期刊导读 > 2011 > 03 >

中国画的“逸品”问题

作者: 张郁乎

关键词: 逸品 中国画 中国绘画 文化性格 中国文人 批评家 文人画 成熟

摘要:

"逸品"是中国绘画批评上的一个重要概念。这个概念本身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、文化性格逐渐丰富的过程。在李嗣真那里,"逸品"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。到了朱景玄,"逸品"才实质化,反映了中唐绘画开始突破为物赋形、为物传神的传统而展现新风。但是他归于"逸品"名下的那些新风,却不能为后来的批评家全部接受。宋代在文人画思潮的激荡下,"逸品"观念开始流行,而同时理论界也在对逸品的内涵进行调适,主要是剔除泼墨等粗厉画风。到元代,随着文人画的成熟,"逸品"观念也达于成熟。米芾、倪瓒是公认的逸品画家的代表,从他们的作品,大致可以分析出什么是中国文人所推崇的逸品。

上一篇:“胸有成竹”与“胸无成竹”
下一篇:美学·社会·政治——托尼·本尼特访谈录

中国艺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 reserved. 京ICP备:0500249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