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
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期刊导读 > 2015 > 01 >

“无所为而为”:从儒家心性之学到中国现代美学

作者: 冯学勤

关键词: 中国现代美学 心性之学 儒家 审美功利主义 “义利之辨” 道德行为 20世纪 意识形态论

摘要:

“无所为而为”原属儒家心性之学对孟子“义利之辨”的阐释,从老子“无为无不为”演化而来,要求道德行为出自纯粹动机,成为宋明儒心性修治的核心教义。至清末民初西学东渐、国族救亡语境中,在对传统道德动机论的反思下,“无所为而为”溢出单纯的道德论域,开始阐释审美、认识等活动。20世纪20年代,受梁启超新释的影响,该说被广泛用来阐释审美和学术独立论,同时陷入意识形态论争;另外,在吴宓、傅铜等人处,“无所为而为”成为英文“disinterestedness”的刘译词。20世纪30年代,朱光潜、宗白华以该说译介西方美学中的核心命题。明此流觞,可上续中国现代美学的本土学术谱系,下抵中国审美现代性之核心一审美功利主义。

上一篇:故事问题视域中的“法律与文学”研究
下一篇:形式直观:符号现象学的出发点

中国艺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 reserved. 京ICP备:05002490号